滄州大化是由毛澤東主席圈閱、周恩來總理批準,我國首批引進國外成套設備建成的13家大型化肥企業之一,成立于1974年,曾為我國化肥工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新舊世紀交替之際,滄州大化進行了第一次戰略轉型,其TDI技術水平可比肩國際巨頭,裝置運轉率世界第一,一時風光無兩。然而市場風云變幻,2014年,尿素和TDI市場價格出現斷崖式下滑,企業經營遇到困難。
面對困境,滄州大化經過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創新,堅決砍掉化肥業務,集中攻破TDI發展瓶頸,通過一系列提質增效舉措,在2016年底一舉扭虧為盈,實現利潤4.1億元,提前兩年完成國資委下達的扭虧任務,被評為“十三五國企改革典范企業”。
戰略布局:向聚碳酸酯產業鏈邁進
滄州大化在十三五國企改革中去化肥產能后,僅以TDI為單一主營業務,猶如把雞蛋放進一個籃子,在波濤洶涌的市場大海中如何搏擊風浪,又將駛向何方?
市場不等人,經過對行業、上下游和自身資源優劣勢的比對研判,滄州大化選擇向聚碳酸酯產業鏈延伸。
聚碳酸酯,英文簡稱“PC”,是一種透明材料,具有較好的力學性能,阻燃耐高溫,透光率90%左右,接近于玻璃,但比玻璃輕,不易碎、易加工。PC 被廣泛應用于建筑業板材、汽車零部件、醫療器械、電子電器、LED照明等領域。
聚碳酸酯的生產工藝主要有光氣法和熔融法兩種方法。目前,滄州大化是國內光氣法TDI生產的核心企業,對光氣生產有豐富經驗,在建設以光氣為原料的產品方面具備一定優勢,PC即是其中的一個產品選項。
隨著國內PC需求持續增長,滄州大化緊緊抓住國家扶持發展高技術產業契機,充分發揮自身光氣生產資源優勢和滄州國家級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區位優勢,堅決調整產業結構,制定發展PC產業的戰略規劃,向高質量一體化PC產業鏈邁進。
歷時一年半的攻堅建設,克服了疫情影響等重重困難,滄州大化20萬噸PC一期10萬噸裝置于2020年10月29日竣工投產,成為國內同類裝置建設及開車用時最短、打通全流程產出合格產品達標速度最快的企業,且產品質量得到業內專家高度認可,成功躋身國內PC行業第一梯隊。
PC開局順利,滄州大化乘勢而為,決定向上延伸PC上游原料產品鏈,建設配套年產20萬噸的雙酚A項目,此舉既可降低生產成本,也可減少雙酚A市場變化給原料供應帶來的不確定性。
兵貴神速,從2021年2月打下第一根樁基,到2022年8月產出合格產品,雙酚A項目的建設僅僅歷時1年零5個月。
科研拓荒:占領PC技術制高點
目前,我國共聚硅PC基本依賴進口,生產技術和市場均被國外跨國公司壟斷,國外某巨頭公司在國內市場份額超過70%。針對下游特種PC缺口巨大的市場形勢,滄州大化確定走“專精特新”、高附加值產品路線,通過差異化競爭,實現價值最大化。
“在這場改革中,我們一直在思考,究竟什么是滄州大化的立業之本?我們認為,還是科技創新。”滄州大化董事長謝華生說。
因為技術堡壘高,共聚硅PC產品領域可供參考借鑒的資源十分有限,確定研發方向是首要關鍵一步。究竟選擇哪條路徑為突破口?科研團隊每天腦子里都在想這件事。分析、討論國內外廠商特種PC產品的合成方式、性能指標,推敲、確定可行性方案,又在討論中不斷否定、推翻……“經過無數個不眠之夜,在翻閱了數百篇相關專利文獻后,我們才確定了研發方向”,共聚硅PC研發團隊帶頭人李永闊回憶起當初的情景,仍歷歷在目。
在PC高端產品的研發過程中,總有難以想象的困難和挑戰。無論是共聚硅PC研發涉及的分析方法、合成方法,還是溴化PC研發過程中遇到的洗滌分離難題、試車環節,科研團隊都一一攻克。
2021年7月7日,滄州大化共聚硅PC項目一次投料試車成功,成為國內第一家連續生產法生產共聚硅PC的企業。2022年6月28日,高分子溴化PC項目一次投料試車成功,成為國內第一家、全球第二家能夠生產高分子溴化PC的企業,再次填補國內空白。
由此,滄州大化聚碳酸酯一體化產業鏈初具雛形,在國內PC產業的領先地位進一步筑牢。
數字化賦能:推動產業跨越式升級
好馬還需配好鞍。2020年左右,滄州大化PC和TDI生產系統已無法適應新產品的生產節奏。針對各項管理要求多,信息傳遞效率低,以及各工序之間相對獨立,協調困難,不能實現有效統一指揮等問題,滄州大化開始著手以數字化手段對生產系統進行全面改造升級。
2020年,伴隨一體化、集成化、智能化生產控制中心投入使用,滄州大化打破裝置界限,構建起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穩定安全的數字化“三級生產管理模式”。
公司應急(運營)指揮中心以效益最大化為原則,下達決策指令到調度中心。調度中心依令而行,將指令分解到各單元的生產操作指標,統籌下達跨產品、跨裝置的調度指令到操作員。操作人員按照調度指令,將各自所轄的指標按照要求快速調整到位,并將結果自動反饋到調度中心。
控制中心操作員于黎明深切體會到新管理模式帶來的好處,“在三級管理模式下,整個流程靠指令鏈接,體現出‘快’和‘準’的特點,效益、效率和安全得到保障。”
目前,滄州大化PC和TDI裝置已全部實現智能、優化、經濟運行。通過對裝置自控回路進行整定和分析,自控率由整定前的97%提高到99.8%;通過技改,閥門的開關全部實現自動遠程控制,總控操作人員操作頻次從174次/小時減少到26次/小時。滄州大化數字化技術支撐精益生產運營實踐入選中國中化數字化轉型實踐十佳案例。
目前,滄州大化已形成“雙酚A—PC—共聚硅PC、溴化PC”一體化產業鏈。在 PC、TDI兩大主營業務的支撐下,滄州大化上市公司2022年上半年營業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85.3%。未來,滄州大化將不斷把聚碳酸酯產業鏈做強做優做大,傾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新材料產業基地。